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 正文

传感器“六大怪”市场

振动传感器 2020-09-23 16:56 922 0

传感器“六大怪”市场

调研了一圈,发现传感器真是一个“六大怪”市场。

传感器第一怪:

传感器容量不小,而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。

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达到2200亿元,估计有1700多家企业,但产值超过1个亿的屈指可数,如南京诺威、宝鸡麦克、南京高华等。歌尔、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,已经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占住地盘。但其他领域,如手机、汽车、工控、可穿戴、物联网等,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。国内企业,基本都是土豆俱乐部。

传感器第二怪:

传感器种类繁多,但这个市场很隐蔽。

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共计近5万种,我国有6000多种。但传感器市场很少为人所知。其实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要落到实处,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。手机、汽车更是传感器的大户。在这些方面,博世、瑞萨、英飞凌等占据主动。

传感器第三怪:

民品怕断供,军工不怕断。

军工方面并不担心,因为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,主要由于其采购可以不计成本。而如果到民用市场来竞争,那是既要拼规模,也要有性价比。如果功耗小一点,成本小一点,那就赢者通吃。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是很艰难,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。两条隧道,各通一边,没有打通。

国外掐脖子的方法也很隐蔽。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,有一个合资公司,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。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,这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。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。横河川仪,就处于一种“通知性涨价、赏赐性供给”的状态,如果日本横河只提供1万只芯片与传感器,那么横河川仪只能做1万套设备。

传感器第四怪:

中国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。

中国目前生产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。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%,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%。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,收入才几千万,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的生产线?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,还都是单干,手工装配很多。因为量上不去,1个月也只有5000只。根本没有规模效益。而博世、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,成本优势同样巨大。

而美德日又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,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。中国一有进步,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。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光电接近开关要400元,而现在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,现在只需要60元。灵活降价,坚决保卫市场份额,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。这种方法,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线附近,很难翻身。

传感器第五怪:

市场巨大,但融资最难。

本来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大热,传感器终于应该迎来咸鱼翻身。但是,木有。这个市场是投资人不待见的企业。国外也是如此,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施克光电传感器,是德国唯一一家上市的传感器公司。很多家族企业都是几百万、上千万欧元维持很久。国内由于认识不深,投资一直处于冷淡期。

传感器第六怪:

质本高贵,奈何落地为草民。

传感器是感知的第一道防线,是智能的源头。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,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? “传感器技术”引起了巨大的分歧。但最后因为体量太小,传感器被割掉了。这一晃,四十年都过去了,情况几乎没有变化。连个像样的传感器政策都没有。

传感器本是万物的五官,是眼睛是耳朵,是各种触觉。如此重要,却无人重视。传感器六大怪,本身就是一大怪事。这可是一根扎心的刺。

网友热议:

@南山林雪萍:查了20家传感器上市公司报表。工业自动化相关,只有2-3家。1,深圳科陆做智能电网,2020年预计32亿元 2,河南汉威,最大气体传感器,工业沾点边:预计18亿 3,上海威尔泰:纯工业自动化。搞工业的,就如此惨淡吗?威尔泰上市14年,一年收入六千万,而霍尼韦尔传感与物联部门,全球营收近60亿。

@行者千里55794:品类巨大,无法有量。注定是小公司遍地的。

自动化领域哪里有短视频热闹呢?高昂的房价,何处能安心下来作研究呢。果,必有因。尊重科学,尊重科研人才,搞活资本市场,让有技术有智力的人潜下心来,是要忍疼的。不是被人打人,才想起来没练家伙什,四顾戚戚。

@戴围脖的Sherif:这个行业不好玩,部分受制于工艺,部分受制于市场,以前资本不愿进入,现在集中投到消费电子的部分类别。

@也是情哥JS:工业自动化(智能化)两大关键,传感器和马达,我们一个都没有掌握。

@绿竹馆主:有那么变现快,回报高的互联网,消费类投资,没人看得起走得慢的基础投资的。

@saturnman:又涉及材料化学光学机械等传统基础学科了,遇到这些地方弱势直接就出来。

@oO糊oOo糊Oo:很多传感器是跟材料密切相关的,这块确实日本人很强,国内还需要时间从基础工业做起。

@新月群英:不算内行,作为老牌的用户,随便说几句:民用传感器研发,拼的是“半导体”、“材料工程”、“核心算法”,产品想满足客户需要,研发过程中要解决大量环境和工程问题,即便成功研发出来,价格竞争激烈,如果不能成为头部厂商,出货量不足,就没有成本优势,卖一单,赔一单,研发成本就打水漂了。

@尾随6868:切片化太严重,关键这东西要想成功,需要的每一个要素缺一不可,在目前这种情况下,太难了。我干过这事,从研发市场等需要整合的地方太多了。

@GEB12:物联网时代,传感器可是关键产业。国家应该扶持,强制国企采购,鼓励民企采购。

本文作者:南山林雪萍,热议源于微博评论。

推荐阅读:

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5G网络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赋能

抗冲击能力达200G的线性位移传感器

现实博弈与未来预期,充电桩行业向左还是向右?

YL-M1000 工业级GPRS DTU

宋华振:大话预测性维护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: